
流浪大师:这就是我想要的生活?
当你在街上看到流浪汉迎面而来时,你一定会唯恐避之不及。因为流浪汉给人的印象一直都是没有文化,肮脏、迫不得已的和无家可归的。但是近来在网络上意外走红的流浪大师沈巍却并非如此,常常有不少网红找他合影,甚至是记者也围着他访问。他和一般的流浪汉不一样,他喜欢看书读报,并且尤其喜欢阅读历史类的书籍,对他而言,作为流浪汉捡垃圾并不是迫不得已,而是他自己的选择。他甚至说这就是他想要的生活!

流浪大师初期走红是因为网络谣传他是复旦高材生,妻女车祸过世后精神上出现了问题,以至于最终流浪街头。后面被证实网络上关于他的信息大多都是谣传,但在他自己的澄清下,关于他的信息也更清晰了:上海人,大学本科生,单身,在成为流浪汉之前确实当过审计员(公务员),因为极其不讲卫生而被社会和家人抛弃。
流浪大师在自己的自我告白中,至少有两件事情让人印象深刻,第一件事关于他自己的兴趣爱好和选择,他并不喜欢数字,而是喜欢文化,也不喜欢审计,而是喜欢历史。但是他严肃的父亲并没有给他这个选择的机会。另外一件事也让人印象深刻,即使他在做流浪汉之前,他也喜欢捡垃圾,这是他以行动来抨击当代的拜金文化。我并不否认真实的沈巍可能只是一个避世消极而无奈的人,也不会继续的去包装流浪大师的形象。所以让我们抽离这些会使我们偏离主题的问题,思考沈巍的抨击:难道捡垃圾就一定要被歧视吗?
虽然我们看看流浪大师臭气熏天的衣服,以及四处翻找垃圾吃,便必然不会认同这就是流浪大师向往的生活(至少我不向往)。我们不认同,不向往,是因为我们有自己的美好人生图景。而这图景涉及到对职业观的认识,也就是什么职业是好的,什么职业是坏的?而职业好坏的观念在不同时间和地点大有不同:在早期基督教国家圣俗二分的观念之中,判别职业好坏是借着与神的关系的远近做出区分的;而当今中国,职业好坏则看是带来的利益多少、前景如何来做出区分的。关乎我们职业的选择,其实就表示我们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01
拜金主义下的职业观
无论沈巍出于怎样的原因作为流浪汉,他捡垃圾的动作其实都值得嘉许。他在自己的告白中论到自己在公司中因为捡垃圾而被开除(他之前工作的单位否认),虽然事实很难确知,但是至少他表达了自己因为捡垃圾而被人歧视的情况。他认为自己捡垃圾应该是得到这个社会的嘉许的,因为捡垃圾可以节约成本,循环利用;也可以更加整洁,带来舒适;还可以变卖垃圾,带来收益。他也提到自己很小的时候就借着捡垃圾换钱,买自己喜欢的历史书。
对于这样的观点,我们不会否认,但是我们仍旧会对捡垃圾这件事情嗤之以鼻。
因为在拜金主义之下,职业好坏的唯一评判标准就是能否带来更多的钱,职业开始有了贵贱之分。因此不仅仅捡垃圾无法赚到很多的钱,连同从事捡垃圾的人本身也被人歧视。但其实职业废品处理还算是比较赚钱的,笔者老家中就有一家人捡垃圾发家致富,他们总是被邻居们嘲笑和讥讽,即使现在已经赚到许多的钱,仍旧被人嘲笑(从当面笑变成了背后笑)。因为他们觉得捡垃圾和高贵、文雅和卫生搭不上边,并且认为这是不得已为之的。
所以选择职业若只是出于利益的考量,人们不会去考虑自己的工作是否是对他人有益处,对社会和世界有益处,只会考虑是否给自己带来更多的钱。在这样的选择之下,那些最累的、最需要的、待遇不一定很优越的,例如教师、医生和护士、以及环卫工人,将会越来越少。最可怕的是金钱作为工作唯一的驱动并不具备任何道德的束缚,这就是为什么中国会有这么多专干断子绝孙的黑心商贩。当金钱爬上神位,败坏和放纵就必然生发。而神并不期待看见这样的事情发生,虽然神容许以利益的方式让人选择职业,但是不全然如此。所以那些因为信仰、内心终极的满足而自愿选择被视作是低等的工作时,就见证了基督的荣美。
02
宗教改革后的圣职观
之所以是论及宗教改革后的圣职观,是因为连同教会自己对职业观的正确认知上也花了许多的时间,甚至是付上了许多的代价。也因此我们才更加确认,只有当代基督新教的圣职观,才有可能带来现代各行各业发达昌盛的结果。
圣经中从始至终都是在强调工作的荣耀性质,人被造之后就被上帝赋予工作:“神就赐福给他们,又对他们说:“要生养众多,遍满地面,治理这地;也要管理海里的鱼、空中的鸟,和地上各样行动的活物。(创1:28)”可见,工作给人带来满足,同时工作本身就是在荣耀上帝和敬拜上帝,因为人工作乃是做神所吩咐的事情。其实从创世记的角度看待捡垃圾这么一回事,他们不应该被视作是社会底层、低下和肮脏的,他们所做的事情对于城市的委身、干净和整洁都不可或缺。
回到最根本的问题,工作本身的动力不仅仅是为了获得利益,更是荣耀上帝。这驱动力所带来的是尽责和专注,而不是敷衍和不得已而为之。反之,当金钱成为工作的唯一驱动力,工作的性质就会改变,甚至会变得不得手段,人们也无法真正享受工作本身。因此改教家如马丁路德和加尔文也认为,其实工作也是出于上帝的呼召。
03
基督徒父母的教育观
回到前文我们提及的事,就是流浪大师的论到自己父亲的教育问题。他有自己的想法,但是父亲却不尊重,以至于他没有自己的选择。对此也有完全相反的解读,有人也认为沈巍父亲临终前的懊悔是在于没有好好的教育自己的儿子成为有用之人,而是成为现在被社会淘汰的多余之人。究竟如何不在我们的讨论范围之内,但是我却要就此提出自己的观点,最好的职业观其实就是源自于父母的教育。
父母的职业观其实就是价值观最大的体现,即使他们不用给儿女很明确的教导,本身就有很大的影响。父母必须从一开始就要借着自己的教导和选择矫正儿女对职业观的认知,职业第一考量的是是否荣耀神,第二考量是是否助益人,第三考量才是是否可以带来经济利益。基督徒本身的工作选择就是一种价值观体现。所以我常常提醒年轻人要先选择好教会,再选择工作。
我想你可能会笑话沈巍面对记者的询问时信誓旦旦的说,这就是我想要的生活。我们当然有理由去怀疑,甚至是反对他这样的生活状态。但是你们想要的生活是怎样的呢?这种向往反映了我们的工作观、教育观和价值观。
综上所述,在以上的对比之中,基督徒应该很清晰的看到不同价值观下的职业观的不同选择、不同前设和不同驱动。基督徒若只是将我们的职业视作是资金的来源,就很难享受在工作之中。但是基督徒选择工作是回应神的呼召,以及思考对人是否带来真实的益处,相信在我们职业的选择之中会截然不同。
或许流浪大师现在的处境没有什么值得我们羡慕,但是他对这个世界的抨击和问责我们却一定要思考,因为基督吩咐我们要做智慧人。
再问,你现在的人生是你所向往的吗?或者问,是我们应该向往的吗?我更希望你思考第二个问题。
最新文章
- · COVID-19是神的惩罚吗?
- · 男人最宝贵的气质是什么
- · 葛福临:“2021年,决不
- · 蛋壳公寓暴雷:无壳之人
- · 大选立场不同,我们是否
- · 今日世界越来越像大洪水
- · 反观美国大选,我们更需
- · 背着钱囊逃跑的男孩
- · 当世界热衷与撒旦调情,
- · “双城记”中的川普与我
- · 关于疫情、大选的一些反
- · 我窗外那个正在死亡的世
- · 学会做一个善于失败的人
- · 从伽利略事件,看科学与
- · 庆祝圣诞后话圣诞庆祝
- · 痛苦和绝望在生命中的意
- · 平安夜里的“鬼故事”—
- · Joyeux Noël ——战争 •
- · 假如没有圣经,文明不能
- · 葛福临:我的盼望不在任
图文文章
热点推荐
- · “我要嫁给传道人…” ——
- · 告别贪食症
- · 长大了自然会去做礼拜吗?
- · 一封刺进我心房的情书……
- · 谢谢二字值千金
- · 牧养神的羊
- · 睁开你的眼睛吧
- · 山村里的“小牧师”
- · 妻子患渐冻症,我们生命经历
- · 为何凭肉体克制不住自己犯罪
- · 牧师的婚事
- · 为何要信耶稣?——警惕稀释
- · 信者与不信者能否牵手走上红
- · 父母离婚,我患抑郁症……悲